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03期
专题论文

中国历史灾害信息识别与分级方法新探——以清代方志灾异记录为例

胡鹏;马烈;刘铭;郭静;

基于541种方志、15712条清代灾异记录,提出一套新的、全灾种的历史灾害信息识别与分级方法。首先,以自然灾害的社会影响为标准,按照“人重于物”和“群体重于个体”原则及“财产→民生→社会”层次,构建一套历史灾害信息识别和分级指标体系。该指标体系包括灾害种类、财产损失、民生窘迫和社会凋敝4个核心指标,另有农业丰收1个修正指标,以及25个次级指标。其次,在历史灾害记录的空间处理方面,提出“城市中心整合法”,按照定位观测站、划定观测区、整合历史记录等3个步骤设置观测站、整合记录,并给出相应的具体建议。最后,重建了北京等21个观测站1644—1911年的年度灾害等级序列,分析了观测站点的空间范围对灾害等级序列重建结果的影响,并认为应优先选择30千米空间尺度,40千米和50千米空间尺度也可作为备选项。

2025 年 03 期 v.4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运输成本视角下清代市场格局变迁研究”(21BZS073)
[下载次数: 258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1895—2000年温州地区梅雨序列重建与分析

成赛男;

温州地处我国梅雨雨带南缘,其梅雨天气气候表现独具特色。综合利用历史时期日记资料与现代器测资料,根据温州气候特征,结合雨日、温度、“伏旱”等条件设计历史时期梅雨识别方法,重建1895—2000年间的温州梅雨特征序列。总体来看,过去百年温州地区的梅雨气候特征表现在20世纪40年代前后梅雨出现由弱到强的转变。与长沙站点对比发现,当梅雨雨带偏南、偏强时,两地梅雨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强弱变化一致。过去百年温州梅雨强度与东亚夏季风强度呈一定的负相关关系。

2025 年 03 期 v.4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两千年来中国重大灾害性气候事件与社会应对机制研究”(22&ZD223)
[下载次数: 13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唐宋时期地理志体例与作为文化及地理观念的“中国”

彭丽杰;

唐宋时期地理志形成了以《禹贡》“九州”为框架叙述王朝版图的体例,《隋书·地理志》开创了通史地理志“九州统州郡”的体例,《晋书·地理志》则形成了断代地理志常采用的“州郡溯九州”的体例。《通典·州郡》在《隋书·地理志》“九州统州郡”的体例基础上,创建了以“九州+古南越”为纲的地理志编纂体例,并为《文献通考·舆地考》所继承。《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等断代地理志采用了“州郡溯九州”的体例,但部分地区的建置沿革可溯源至九州之外。通过对“九州”这一稳定地域结构的继承和把现实疆域纳入这一结构当中,史家构建了以“九州”为核心的“中国”地理空间,展现了作为文化观念的“中国”融合“夷”“夏”并超越“夷”“夏”的多元性。

2025 年 03 期 v.40 ;
[下载次数: 28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大元大一统志》的流传

乌云高娃;刘泽元;

《大元大一统志》的编纂,始于至元二十二年,至大德七年完成,稿本长期保存于秘书监,初期未经允许,不得阅读。至正六年后,该志于杭州刊刻,根据刻本反映的信息,可知其与辽、宋、金三史的编纂印制密切相关,均为顺帝推行“更化”,实行文治的产物。后来,该志曾于多地刊刻,印数较多,流传较广。明代编纂《永乐大典》《大明一统志》等书籍时广泛引用该志。该志在民间未见藏书家著录,但在方志中多有征引,表明其在明时仍有留存。清时该志散佚,仅存部分残卷。该志对后世方志编纂具有深刻影响。

2025 年 03 期 v.40 ;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中国历史研究院重大历史问题研究专项重大招标项目“中国北方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史研究”(22VLS011);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科建设“登峰战略”资助计划“优势学科“”隋唐宋元史”(DF2023YS16)
[下载次数: 159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4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清后期《肇域志》稿抄本递藏考述

雷平;曾侨;

《肇域志》稿本在顾炎武去世后,经徐乾学、徐元文、粤东李氏、杭州许祖京家族递藏,亡佚于太平军二陷杭州之役。然而该志亡佚前已经形成了阮元抄本、缪梓抄本和蒋光焴抄本三个系统;亡佚后,在三种抄本的基础上又衍生出多种传抄本、辑抄本,形成了一个复杂的“稿本—抄本—辑抄本”传衍谱系。顾炎武手订的《山东肇域记》稿本,经黄丕烈收藏后失载,但形成了何元锡抄本、王雪舫抄本两个系统。

2025 年 03 期 v.40 ; 湖北省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思想史视野下的乾嘉学术及其流变”(2021W124)
[下载次数: 107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30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797,400
今日访问量: 102

帮助视频

友情链接

友情链接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