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v emailalert searchbtn searchbox tablepage yinyongbenwen piczone journalimg journalInfo journalinfonormal searchdiv qikanlogo popupnotification benqimuci xinwengonggao jingxuanzhuanti guokanliulan wangluoshoufa beiyinpaihang xiazaipaihang liulanpaihang caozuorukou wenbenneirong xiazaizhongxin lianjiezhongxin fangwenliangtongji papernavigation benqimucitupian wangluoshoufatupian beiyinpaihangtupian xiazaipaihangtupian liulanpaihangtupian xinwengonggaosimple xiazaizhongxinsimple lianjiezhongxinsimple jingxuanzhuantisimple
2025年31期
教育基本理论

生命、生活、生态与生成:生长教育的内在逻辑

李彩云;

生长教育是一种强调“生命性”“生活性”“生态性”和“生成性”四位一体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形态。其中,生命是生长教育的“逻辑起点”,尊重生命、焕发生命、延拓生命、归于生命是生长教育的基本原则;生活是生长教育的“实践土壤”,在学习生活和日常生活实践中提升学生的生长能力是生长教育的基本内容;生态是生长教育的“生成空间”,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谐的生态环境是生长教育的不竭动力;向上生成是生长教育的“展开方式”,在主动参与、平等对话的师生关系中形成自然向上的教育样态是生长教育的终极关怀。

2025 年 31 期 v.45 ; 2025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项目“面向2035年教育强国建设的教育家型教师系统性培养路径研究”(项目编号:BRA250229)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10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51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新时代弘扬教育家精神的方法论探索——基于记忆之场理论

王晋;曹舰文;

创新推进教师宣传工作,积极传播优秀教师的典范事迹,是响应新时代号召、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的重要举措。教育家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是教育实践的灵魂,其弘扬需要理论与方法的创新。新时代教育家精神的弘扬需突破传统单向度宣传模式,构建多维立体的文化记忆体系。法国历史学家皮埃尔·诺拉的“记忆之场”理论强调通过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的协调作用,将历史记忆转化为集体认同的行动资源。教育家精神作为教育领域的核心记忆符号,其精神的弘扬也可以通过构建具有实在性、象征性和功能性的记忆载体来实现。因此,教育家精神的弘扬要构建以“记忆空间重构”“价值认同重塑”“传播模式创新”为核心的方法论体系,继而为弘扬教育家精神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启示。

2025 年 31 期 v.45 ; 2024年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高质量教育体系的内涵、比较与建设路径研究”(项目批准号:24&ZD177)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235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育决策与管理

“组团式”义务教育帮扶的实践特征、现实困境及完善路径

戎乘阳;

在教育强国战略与乡村振兴背景下,“组团式”义务教育帮扶作为破解城乡教育资源失衡的创新模式,通过团队化、系统化帮扶机制推动了薄弱地区教育质量的提升。基于陕西、贵州、四川等地6所学校的实地调研,发现当前“组团式”义务教育帮扶呈现出实践主体为多元参与、实践目标为授之以渔、实践旨归为合作共赢等特征,但在具体帮扶过程中仍存在利益相关者的隐性冲突、帮扶供需的失衡脱节与可持续发展滞后等问题,破解这一困境需要构建“制度—资源—技术—文化”四位一体的义务教育资源调配体系,通过搭建跨区域的协同框架,建立动态性资源需求识别机制,技术赋能打造数字化帮扶新范式,构建文化融合的帮扶生态,以解决帮扶工作中的观念冲突和认同困境。

2025 年 31 期 v.45 ;
[下载次数: 4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25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教师教育

新时代教师教育学科的核心使命、内在驱动与实践路径

陈荣荣;李适;

教师教育学科的时代价值根植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深层逻辑,其作为教育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核心知识载体,具备服务教育治理现代化的战略功能、化解现代技术伦理风险的实践功能、推动教育资源配置的优化功能、强化学科制度体系建设的保障功能。教师教育学科呈现为“体制机制改革驱动、知识结构创新驱动、主体职业发展驱动”的复合型演化趋势。因此,加强教师教育学科特别是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改革实施进程中,应当通过务夯实学科根基、打造良性生态、激活文化基因、更新评估体系等方面的更新,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教师教育学科体系提供学理支撑和实践路径参照。

2025 年 31 期 v.45 ; 2019年度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新疆地区师范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研究——基于核心素养的视角”(项目编号:19XJJC880002)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94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9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智媒时代教师群体形象的话语建构:逻辑、困境与路向

张倩;

“万物皆媒”时代,教师群体形象堪称社会镜像的关键窗口,既映照教师的角色地位,又折射其主流价值观念。教师群体形象话语依循话语边界、框架与批判的逻辑脉络进行建构。在当下全媒体语境中,教师群体形象的话语正陷入“去中心化”“去人格化”“去个性化”的困境。构建新时代教师群体形象的崭新话语风貌,需从走出失语境遇、规制话语指向以及瓦解话语壁垒展开,主要表现为:增强教师自主建构力,筑牢形象根基;注重媒介言说引导力,明晰形象立场;提升公众理性判断力,重塑形象标识。

2025 年 31 期 v.45 ;
[下载次数: 76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4 ] HTML PDF 引用本文
德育

身体德性的回归:现代学校道德教育的反思与重构

赵文乔;王武;

作为道德教育的内在基础,身体德性在社会实现、认识维度以及实践外显层面体现出巨大的价值。然而,当今学校道德教育普遍存在“离身化”倾向,过度强调道德知识的理性认知,忽视身体经验在德性养成中的本体价值。身体不仅是道德实践的载体,更是德性生成的源发场域。学校道德教育中身体德性的重构需超越传统“离身德育”模式,通过具身认知、情感唤醒、实践再造与伦理重建,实现学校道德教育从概念灌输向身体力行的范式转型。

2025 年 31 期 v.45 ; 2025年甘肃省高校研究生“创新之星”项目“身体哲学视域下学校道德教育身体缺位的现象研究”(项目编号:2025CXZX-373)的研究成果
[下载次数: 91 ] [被引频次: 0 ] [阅读次数: 18 ] HTML PDF 引用本文
本期统计数据 more>>

期刊简介

期刊名称: 教育理论与实践
创办日期: 1981年
主办单位: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院;
刊期: 旬刊
电话: 0351-5269882,0351-5604672
国内统一刊号(CN):14-1027/G4
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4-633X

 

相关信息

友情链接

网站访问量

总访问量: 1,100,511
今日访问量: 337

引用

GB/T 7714-2015 格式引文
MLA格式引文
APA格式引文
检 索 高级检索